水土保持是一項利國利民的系統工程,是關乎國計民生的百年大計,2003年,山西省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正式啟動。十多年的實踐證明,該項目的實施猶如一劑“強心針”,為我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十足的“後勁”。為更好地瞭解這一項目給各地帶來的變化,記者親赴聞喜、平陸進行採訪。
  (一)
  因為深知此行採訪任務重,這一天七點不到記者就出發了。冬的寒意,讓記者多少有些發怵。然而,令記者興奮的是,雖然已是隆冬時節,河東大地上卻能看到片片麥綠,這無疑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暖色。當天中午,當記者來到聞喜縣侯村鄉下峪村時,該縣水務局總工程師陳安俊已如約等候。
  一見到記者,搞了30多年水土保持工作的陳安俊便打開了話匣子:“2003年,山西省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落地的時候,我意識到,對聞喜這樣自然條件較差的地方來講,是一個造福千家萬戶、促進全縣可持續發展的大好事。”
  陳安俊告訴記者,當年,為了讓十里八鄉的老百姓都參與到這個項目中,他和同事們東家進西家出,磨破了嘴皮子、磨爛了鞋底子,但效果還是不理想,願意參與的老百姓寥寥無幾。
  俗話說:百聞不如一見。經過商量,陳安俊和縣水務局領導帶領村裡的幾個代表前往稷山縣考察。在稷山縣,地里栽的核桃樹、山上種的雙季槐讓大家大開眼界,再一打問畝產值,更是讓一年四季只知道侍弄小麥的這些代表驚訝!
  回到村裡,大家一合計,把那些耕種效益不好的山坡地,全部拿出來參與到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中來。縣水務局不僅提供良種,還請來了技術員,指導大家科學耕種,並且連續三年為村民提供技術跟蹤服務。同時,還為村裡修建了水利設施,把平時的雨水和山泉水收集起來。這樣一來,受益耕地達到300餘畝,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自然條件的制約。
  在推行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時,水務局還非常註重治理和引導相結合、多種生產經營模式相結合、國家和社會資金相結合,成立合作社,提倡土地流轉,鼓勵社會資金參與。
  趙虎吉、李明和李健,是聞喜當地的生意人。2011年,在瞭解到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的廣闊前景後,2012年,他們在該縣下峪村的山上修建了水利工程,種植了核桃樹、雙季槐等經濟作物。僅此一項,就為當地拉動投資700多萬元。
  馬玉龍,是石門村人,今年70歲,和土坷垃打了一輩子交道,是第一批加入到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的村民之一。2003年,在水保項目的支持下,他種植了4畝核桃樹,良好的經濟效益不僅讓他嘗到了甜頭,也在村裡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。當年,石門村的核桃地就擴大到100多畝,160戶村民中,有70%的村民種上了核桃樹。截止2013年底,達到600多畝。再加上其他經濟作物,總計達到2000畝,村民的人均收入從此上了一個大臺階。
  數據顯示,自從2003年實施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以來,聞喜全縣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43.94平方公里。其中,新修梯田39.3公頃,營造經果林1461.4公頃、喬木林1484.25公頃,封禁治理4085.1公頃,保土耕作7303.5公頃,建成淤地壩2座、人字閘11座、小型引水工程16處,整修田間道路61.5公里,總投資達2739.66萬元。
  在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的示範和推動下,2013年,聞喜縣農業生產總值達到205387萬元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723元,分別比2002年增長470.26%和210.25%,林草覆蓋率比2002年提高了2.7個百分點。
  (二)
  記者結束了在聞喜的採訪,又馬不停蹄地到了平陸。
  在平陸縣張莊村,陪同記者採訪的村支書張正東說,他們村的水利灌溉設施是今年建起的,水務局為此投資了20多萬元,當年就有超過300畝土地受益。
  他說,別小看這點水,平均到每家農戶,收入可以增收2000元以上。而且最讓老百姓高興的是,這些生產道路、飲水工程,以及苗木引進都是縣裡的水利部門負責,老百姓只需要負責後期的管護,而所產生的效益卻全部歸農民所有。
  目前,該村的水保林、經濟林和核桃林達到了400多畝,讓村裡的農民切實得到了實惠。
  站在張莊村的山坡上,記者看到,新修的梯田層疊而上,一棵棵山核桃樹在山風的吹拂下搖曳生姿。
  毋庸置疑,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讓平陸百姓的日子一天好似一天,而該縣的經驗更是值得全省各地學習。
  據運城市水保站副站長閆立業介紹,平陸縣的經驗可以概括為幾下幾個方面:
  水土保持與水利發展相結合,即根據項目區的特點,採取上游建壩蓄水,下游灌溉澆地,前期攔沙提水,後期成為高產高效良田。
  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,即在項目區內實施坡改梯、保土耕作、引水工程等工程措施,使旱地變水地、小塊變大塊、低產變高產,從而實現荒山綠起來、大壩建起來、泉水蓄起來、泥沙攔起來的目標。
  水保治理與封禁管護相結合,即堅持大面積治理,全方位封禁的原則,能建則建,能治則治,能封則封,讓生態自我修複能力充分發揮出來。
  水保綜合開發與主導產業相結合,即在項目區內大力發展以核桃樹、雙季槐為主的經濟林,改善農業生產條件,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,讓農民真正嘗到甜頭。
  記者從平陸縣提供的一份資料上看到,2010-2014年,平陸縣共涉及降龍、張峪澗以及張溝3個項目區,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5.89萬畝。其中:坡改梯0.0875萬畝,水保林0.885萬畝,經濟林0.335萬畝,保土耕作1.46萬畝,封禁治理3.12萬畝,新修生產道路28.5公里,小型水保工程5(處)座,共完成投資1196.8萬元。
  聞喜、平陸兩縣的情況只是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的一個縮影,縱觀我省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,在國家水利部、國家農發辦和省農發辦的大力支持下,以治理水土流失、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和提高農民收入為目標,通過創建現代農業園區和精品工程,全面提高項目區治理水平,實現農發水保建設與農業產業規模化並舉,從而切實推動了我省農發水保項目的跨越式發展。
  鏈接
  2010-2014年,我省農發水保項目累計完成綜合治理面積401平方公里。其中:坡改梯1185公頃、水保林3810公頃、經濟林3574公頃、封禁治理23742公頃、保土耕作7662公頃;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11處、新修生產道路245.15公里。
  2010-2014年,我省農發水保項目累計投資12359.87萬元,其中,中央資金7300萬元,省財政配套資金3224.75萬元,市財政配套資金206.66萬元,縣財政配套資金273.59萬元,群眾自籌(投勞折資)資金1354.87萬元。
  本報記者 康煜 通訊員 武鵬 曹金紅  (原標題:山西省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:讓我省農業發展“後勁”十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l44lleo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